当前位置:首页
> 资讯中心 > 专题报道

【丝路赞歌】奋斗的青春最美丽

发布日期:2023-10-23 信息来源:孟加拉巴瑞萨项目 作者:王佩岩 字号:[ ]

凌晨五点半,太阳还未完全升起,Sohel又是第一个来到项目部食堂,打开门,有条不紊地准备当天需要用的食材,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。

他就是孟加拉巴瑞萨项目食堂里的一名外籍员工,每天在用行动诠释“奋斗的青春最美丽”,演绎他如何从帮厨变为“大厨”、从“中文小白”变为“中文达人”的故事。

初入项目的他,勤奋好学

2019年9月,19岁的青涩少年Sohel来项目部面试帮厨,眼神中透露着紧张和对获取工作的期许。从交流中得知,他来自于项目周边镇上的普通家庭,住在简单搭建的小木屋里,父母在镇上打一些零工,而他初中还未毕业便辍学出来打工。

在试用期间,项目部发现他勤学肯干、头脑灵活,在食堂工作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,虽然刚开始有些生涩,但是他很快就适应了,迅速熟悉工作流程,不需要主厨吩咐每天非常主动地开展工作,并且把交代的其他事情也能完成得很好。

项目部为了使中外员工在项目工作时能交流更加顺畅,办起了中文培训班,利用闲暇时间教孟籍学习中文。Sohel作为其中的一名学员,学习最为刻苦,乐此不疲,每天学习,在没有专业老师的培训下,目前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。

中文学会之后,Sohel与项目部同事的沟通也多了起来,大家常说的“技多不压身”被他牢牢记在心里。从2022年开始,他便向项目主动申请学习做菜,在中国厨师一对一的带教下,他从基本功开始学起,先进行刀工、勺功、火功、调味技能训练等,然后逐渐提高烹调技巧等,经过反复实践与不断的磨炼,他很快便练就了一手翻锅的技巧,在学习了半年多的时间后便可以独立进行炒菜。

渐入佳境的他,不骄不躁

随着项目168小时试运行的顺利完成,项目部人员按计划撤离,中国厨师也陆续退场,于是Sohel被推荐成为项目部食堂的主厨。

救烦无若静,补拙莫如勤。后期的高峰时有60余人用餐,面对高强度的工作节奏,他没有不适应,也没有牢骚抱怨,不急不躁、踏实肯干。目前他不仅担任项目部食堂的主厨,同时也兼任食堂部分的管理责任人,从食堂的餐具、厨具和调料品分门别类的摆放整齐,到帮厨的工作安排、日常的卫生监督以及食品的安全检查,他都管理得井井有条。面对上级安排的工作,他都严格执行,一丝不苟,受到了项目部领导的一致好评。

虽然他现在已是主厨了,但仍会利用闲暇时间,在YouTube上观看中国大厨的做菜教学视频,一边学习更多的菜品,一边加深中文的学习,并及时将学到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,日积月累、快速成长。最近,他更是看起了中国传统相声,喜欢上了《报菜名》节目。他说:“这个节目不仅能让我了解到更多菜品,还能锻炼自己的中文发音。”谦虚上进的他,在日常工作中也会积极询问大家用餐感受,关心菜品如何,然后根据大家的评价做出适当的改进。

Sohel来到项目部已四年有余了,他和项目部的同事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。闲暇时,他会给中国同事讲述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、传统节日,风趣的语言、生动的描述加深了项目同事对孟加拉这片土地的了解,拉进了他们与当地居民的距离。聊天中,他常常说:“非常感谢中国企业,不仅给我们当地带来了发展,还给我们提供了稳定的工作,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。”

小有所成的他,憧憬未来

Sohel在项目部勤勤恳恳工作的几年里,也逐渐地实现了财务自由,老式的按键手机换成了现在的智能手机,自行车也换成了摩托车,现在更是用自己的积蓄买了地段更好的空地,接下来将通过他自己的努力为家人搭建更好的房子。

当问起他未来的计划时,他说:“我希望做到有始有终,坚持做到项目完全结束,然后我将前往孟加拉首都达卡孔子学院,进一步学习中文,学习中国文化。在项目部工作的几年,电建的同事们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和关心,也使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规划。”

这就是孟加拉巴瑞萨项目员工Sohel的成长史,用奋斗书写了一幅美丽的青春画卷,他的青春是美丽的、五彩缤纷的。



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浏览次数: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