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不停,脚步就不停

发布日期:2025-07-18 信息来源:福建公司 作者:陈功、林玫馨、庄佳福 字号:[ ]

福建长乐以东50公里的洋面上,一座座白色“风车巨人”巍然矗立,与海上升压站共同构筑起清洁能源的“海上堡垒”。福建公司新员工庄佳福的年检日记,就从这片海域开始——字里行间没有惊天动地,却藏着电建人最真实的“乘风破浪”。

把“规矩”刻进骨子里

6月2日,庄佳福的日记开头透着股“萌新”特有的雀跃:“接到年检通知时,激动得差点把笔甩飞!”可这份激动,第二天就被一场“沉浸式安全教育”按下了“暂停键”。

出发前庄佳福经历了一整天的安全教育培训。“老师把海上作业特有的风险、设备检测的精密要点以及各类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方案,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们听,以前觉得‘安全第一’是贴在墙上的标语,那天才懂,这是海上作业的‘保命符’。”

那一天,他在日记里,用三个感叹号强调“绝非走过场”。这场培训,让职场新人对即将面对的工作既充满敬畏,也有了底气。

两秒“跳台”惊魂记

6月4日的日记,字里行间都透着紧张。

海上作业远比我想象的要困难。突然而起狂风,让海浪如汹涌的巨兽般肆意拍打着升压站的基座,仿佛要将它吞噬。当我们要从船上跳到升压站平台时,海浪让船体剧烈起伏,与平台之间的间隙只有狭窄的两米。那一刻,“两秒钟的反应时间”不再是纸面规定,而是生死时速的考验。

“运维师傅喊‘跳’的瞬间,我感觉脑子一片空白,手像焊在扶手上。”他写道,“脚下是翻滚的海水,像在给我‘下战书’。”借着浪涌的间隙,他猛地一跃——落地时汗水早已浸透工装,腿肚子还在微微打颤。

但站稳的那一刻,他抬头望见升压站在阳光下闪着光,突然懂了前辈们常说的“敬畏”。“它孤零零立在海里,风刮它、浪拍它,却乖乖把风能变成电,往岸上送光明。”日记里这句朴实的话,藏着一个新人对“责任”的第一次具象理解。

在“桑拿房”里找茬

海上升压站内部,变压器哼着“低沉的小调”,庄佳福和同事们却在进行一场“找茬大赛”。“变压器运行状态、开关灵活性、电缆连接稳固性……连螺丝扭矩都得用仪器量,差一丁点儿都不行。”6月5日,他在日记里写道,“以前觉得‘差不多就行’,现在才懂,这行的‘差不多’就是‘差很多’,必须零差错。”

更“折磨人”的是环境。炽热的阳光把平台烤成“桑拿房”,让人喘不过气。“工装湿了又干,干了又湿,盐渍在背上画‘地图’。”他打趣道,“每天下班,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——就是比游泳池的水咸点。”

可没人喊苦。团队的眼神始终锐利地扫描着每一个仪表盘、每一条线路、每一处接口,确保迎峰度夏期间供电安全可靠。“这份专注是职责,更是对远方灯火的承诺。”

苦日子也有甜滋味

6月9日,日记画风变得柔软。除了检修,庄佳福还当起了“设备清洁工”,用酒精棉布将处于停电状态下的电气设备擦拭干净。“看着灰蒙蒙的家伙变得锃亮,像给老朋友洗了澡,居然有点成就感。”

海上的日子确实清苦。宿舍小得“转身能撞肘”,休息时可能被临时任务喊起来。但日记里没半句抱怨,反而记着“师傅把最后一块压缩饼干塞给我”“夜班时师兄给我泡的热咖啡”“大家一起看日出,海平线冒金光时,没人说话,但都在笑”。这些细碎的甜,像海浪里的微光,照亮了艰苦的日常。

风不停,脚步就不停

6月10日,船返航时,庄佳福站在船尾,看着海上升压站缩成一个小点。日记最后一页,他写:“来时怕得腿软,走时却有点舍不得。”

这一周,他从“连安全规程都记不全”的萌新,变成能将设备参数娓娓道来的“内行人”;从“跳平台时闭眼猛冲”,到能跟着师傅精准判断浪涌间隙;从觉得“电建事业伟大得遥远”,到明白“伟大藏在每个拧紧的螺丝里”。

汽笛长鸣时,他在日记本里写下:“风不停,脚步不停。”

这或许就是千千万万像庄佳福一样的电建青年的真实写照。长乐外海的风还在吹,白色“风车巨人”还在转,而这些年轻而坚定的身影,也将继续在清洁能源的浪潮里,乘风破浪,向光而行。




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浏览次数: